Bergen, Norway with snow

Thursday, April 21, 2011

曠野的福音


曠野的福音 謝文策

筆者蒙上帝呼召,從事青少年野外福音工作至今 25 年,在大自然所經歷的 事和所遇到的人多如恆河沙數,不同的大自然環境和不同的人產生了微妙的「化 學」作用,令每次的經歷都很不一樣。我們當然經歷過大自然平靜美好的一面, 也無數次經歷過狂風暴雨山洪暴發嚴寒酷熱甚至一日四季的變化;接觸到的人由 未認識上帝的人到傳道人、牧師、神學院老師(一般而言與上帝關係比較親密)、 由頑劣的到聽教聽話的、由極少踏足郊野的到野外活動經驗豐富而且技術超卓的 也有。

大自然環境和人固然是千變萬化,加上多采多姿的野外活動形式——遠 足、露營、攀岩、溯澗、穿林、夜行、觀日、獨處、野外定向、生態旅遊、荒島 探險、風帆、獨木舟、燒烤、野餐等等,與及不同的活動目標——自信訓練、逆 境訓練、屬靈操練、隊工訓練、親子關係、傳揚福音、認識生態等等,令筆者深 深感受上帝的奇妙,祂所創造的大自然,信息何其多!正如《詩篇》19 篇所說:「這日到那日發出言語,這夜到那夜傳出知識」。

野外福音工作者的使命

由於野外福音工作源於向青少年傳福音的使命,所以筆者在這裡單講曠野的福音。《跡加福音》4 章記載主耶穌引述舊約《以賽亞書》61 章:「主的靈在我 身上,因為他用膏膏我,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,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,瞎 眼的得看見,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,報告上帝悅納人的禧年。」筆者相信,每一 個野外福音工作者必然是先被上帝揀選和呼召,然後作出回應,與聖靈同工,帶 領人進入曠野,藉著精心設計的野外活動預備人的心,讓曠野對人說話。

再思曠野的福音

主耶穌吩咐跟隨祂的人要去傳福音,我們通常只集中在「報告上帝悅納人的禧年」,告訴人他有罪,罪的代價就是死,而上帝因為愛人的緣故,差派自己 的獨生子耶穌來到世上,代罪人受死,耶穌死後三天復活,表明上帝有叫人死而 復活的能力,人只要認罪悔改,相信耶穌為自己的罪死而復活,願意認耶穌為個 人的救主,上帝會無條件赦免人的罪,稱人為義,甚至成為上帝的兒女,得著永 遠的生命。這樣的「報告」是好的,是上帝所喜悅的,是沒有別的方法可以代替 的,事實上有很多人聽到這個「報告」而作正面回應,因而得救。但如果我們單 單以「報告上帝悅納人的禧年」為傳福音的唯一和終極目標,而忽略了「報告被 擄的得釋放,瞎眼的得看見,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」,豈不辜負了主耶穌循循善 誘以身作則,在傳道事工上的教導嗎?

被擄得釋放,受壓得自由

因為這個原因,筆者多年來常常思想:野外福音到底是怎麼一回事?在曠野中除了「報告上帝悅納人的禧年」外,如何「報告被擄的得釋放,瞎眼的得看 見,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」?首先,筆者認定我們傳福音的對象應該是「貧窮的 人」,這裡當然不是指那些沒有錢財的人,而是那些「被擄」、「瞎眼」和「受壓 制」的人,「被擄」是指人生活在城市而被城市文化尤其是個人主義、消費主義 和功能主義「監禁」著,不得不單為個人利益而生活,不得不凡事以經濟掛帥, 不得不只看人有無功能而忽視人的尊貴生命價值;「瞎眼」是指人看不見生命的 終極意義,只懂得整天埋頭苦幹,然後以為一切成就都是自己應得的,看不見上 帝的恩典、公義、慈愛和榮耀;「受壓制」是指人本是照著上帝的形象、按著上 帝的樣式造的,卻因「罪」的緣故,在社化過程中受家庭、教育、傳媒的影響, 本來的形象被扭曲了、尊貴身分被剝奪了、與上帝相交的渠道被堵塞了。
當人回歸曠野,會發現生活其實可以很簡單,可以生存已是一種福氣,名 和利已經不再重要,生命最有價值,人就這樣被釋放了。當人回歸曠野,會看見 上帝創造的美好,明白一切(陽光、空氣、水和其他動植物)都是上帝的恩典, 會醒悟人對大地的不敬和破壞,會看見人類的惡和上帝的善。當人回歸曠野,會 全人被上帝擁抱,被上帝帶到青草地溪水旁,靈魂得著甦醒,生命得到更新,可 以像起初一樣,可以自由地與上帝親近。
當人回歸曠野,經歷曠野的豐富,仍然不知自己貧窮,未肯悔改,才輪到 我們這些屬主的人挺身為主作見證。


編註:文章分題為編者後加。
編註:本文原載於《匯聲》第 591 期(2006 11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Creative Commons Lisenssi
NSE jonka tekijä on Kobe Wong on lisensoitu Creative Commons Nimeä-Epäkaupallinen-Tarttuva 3.0 Hong Kong lisenssillä.